首页 > 科普文章
首页 > 科普文章
入夏是祛湿气的最佳时期,3招教你判断是否湿气重
接水(摸鱼)的时候,看见老王杯子里装了密密麻麻的一大“坨”,占据了杯子一半的空间。
“这啥?”
“去湿气的”
“……”
朋友也跟我推荐,说某款祛湿膏效果不错(我又不湿)。
现在各种祛湿茶、祛湿药、祛湿贴……生意很火爆,仿佛一个个都是“湿人”。
说了半天,湿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湿气是中医范畴的一种病理因素,属于“六淫”之一,也就是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
其中,“湿”是最难缠的一个,有句话叫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。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,总会拉着其他病邪团伙作案。
遇寒为寒湿,让人疼痛寒冷;与热为湿热,让人闷热心烦;遇风为风湿,让人肿痛难以摆脱……
湿气是怎么形成的?
简单来说,湿气的来源分为两种:内湿和外湿。
内湿: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,食物没有被完全运化,堆积在体内,形成湿气,或者是吃了大量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外湿:来源于外界,潮湿、气候、多涉水等因素,外界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,比如沿海人群体内多湿气。
经常暴饮暴食,好吃辛辣、油腻、甜腻的食物、贪凉、饮酒等习惯,会损伤脾胃,造成湿气重。
现代人很少运动,也会导致脾胃虚弱,从而形成湿气。
另外,运动可以振奋阳气,可以加快湿气的排出。
经常吹空调也容易造成湿气重。
尤其是洗澡的时候(热水),毛孔会打开,水湿进入皮肤腠理。
洗完澡一出来,由于温差大,为防止寒邪入侵,身体会关闭毛孔,从此以来,湿气就出不来了。
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?
1、大便黏腻、不成形,排便不爽,容易粘马桶,女性月经量多、分泌物多、带下色黄。
2、身体乏累、困倦、乏力、没精神、头晕脑胀、记忆力减退,食欲下降、口干但不喜喝水或喝水不解渴、腹胀、睡觉流口水、刷牙恶心呕吐等。
3、舌苔厚重,发白是寒湿,发黄是湿热。
脾胃虚弱会形成湿气,而湿气反过来又会影响脾胃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,湿气越来越重,会引起40多种疾病。
湿气进入关节,会引发关节炎症;湿气下注,会引起带下病、月经不调等;湿气过多,加重脾胃运化负担,也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,造成浮肿……
湿气入皮下,影响皮肤细胞新陈代谢,脂肪代谢效率降低,造成肥胖。
很多肥胖人士都是因为湿气重造成的,并且十分顽固。
湿气重会使气机受阻,并且增加肾压力,影响肾代谢功能,会影响男性性功能,导致性欲下降、早泄、勃起障碍等。
中医讲“冬病夏治”,其实治的就是“湿”。
夏季虽然更加湿润,但阳气也更加旺盛,温阳化气,能更有效地祛除湿气。
因此,湿气重的人,要抓住这个时机,将湿气一举消灭!
值得一提的是,最好不要一味地吃什么祛湿药、祛湿茶之类的东西,祛湿最关键的是健脾胃啊。
脾胃不强,湿气是无法被运化(代谢)的,只要脾胃强,湿气根本就不用操心,自然就没了。
乱吃药东西,反而增加脾胃负担,可能会起到反作用。
与其在网上查资料,对比症状,查方法,又不知道自己判断的对不对,不如直接问医生来得好,更专业、更高效!
点击下方卡片,即可快速问医生
马小丽,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师从当代温病学名家宋乃光教授,曾跟随“京城四大名医”孔伯华三子孔嗣伯教授,中医眼病名家祁宝玉学习。
擅长中医内科杂症,心脑血管、脾胃、呼吸、妇科、肿瘤、儿科、眼耳鼻喉疑难疾病以及中医美容、亚健康慢性调理等。
为解决“挂号难、排队慢、看病贵”的窘境,薛医生®急患者所急,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问诊,咨询病情。
点击下方卡片,进入薛医生®小程序
实际上,很多时候大家“补肾”的方法是错的,并且不光光只有男性存在肾虚的问题,女性也一样普遍存在。
湿气的症状有很多,主要包括身体沉重、乏力、困倦、口渴、皮肤油腻、长痘痘、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恶心呕吐、大便黏腻或不成型等。
口干口苦、神疲乏力、潮热盗汗、心悸气短、烦躁失眠、耳鸣健忘等。尤其是本身体质就不怎么好的人来说,这些情况更容易出现,症状也更加严重。
脾胃虚弱会形成湿气,而湿气反过来又会影响脾胃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,湿气越来越重,会引起40多种疾病。
湿气重的人常表现为舌苔白、黏腻,舌边有齿痕,大便稀软不成形,大便粘马桶,身体乏力、困倦,容易出现头晕、头重、恶心、食欲不振、阴部潮湿等。
失眠属于“不寐”范畴,多与饮食、劳累、情志、体虚等因素有关,引起的气血不和、阴阳失调,从而导致失眠。
女子以肝为先天”的说法,同样的年纪,有的人就显老,有的人看起来就很年轻,这都和肝有莫大的关系。
适当出汗可以调节体温,避免毛孔堵塞,抵抗病菌,促进脂肪分解、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。
就像植物光合作用蒸发水分一样,人出汗也是新陈代谢的表现,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、皮肤健康。也是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。
脾胃虚弱会形成湿气,而湿气反过来又会影响脾胃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,湿气越来越重,会引起40多种疾病。